原本為期兩年的「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 變了在長駐在英國工作,皆因享受離家很遠的感覺。

有時候與家人相距遠一點,大家的關係反而會近一點。


Wednesday 28 October 2009

慳妹第十二式:善用剩餘外幣


旅遊時即使多精打細算,也不是每次也能剛剛好在離境前用完當地貨幣。幸好歐羅在歐洲大部分國家通用,即使在某地花的金錢比預算中低,餘下的歐羅亦可在下一個國家使用。

不過不少東歐國家如克羅地亞、捷克及匈牙利等仍然使用自己的貨幣,旅程完結時手裡仍持有當地貨幣,不花掉的話等下次再用不知等到何時,一年半載甚至數個寒暑後可能想找也記不起自己放在哪裡,倒不如將錢用來買點實用東西,為接下來的旅途補給。

最有用的東西無疑是食物,資源如何緊絀,涼可以不沖牙可以不刷,捱餓卻捱不了多少天。與其將錢花在無謂兼增加行李負擔的紀念品上,買食物更加實際。

首要考慮構買的應該是翌日的早、午餐。因為食物雖然是必須品,但一天未吃完都要背在身上,無端揹著五罐罐頭穿州過省並不好玩。

其次要考慮的是食物的重量和包裝。容易壞掉的如生果一次不要買太多,一條香蕉不趕快吃掉的話,放在袋裡數個小時也會變黑爛掉;包裝易破損的也要避免,你也不想打開背囊時衣服用品都變得黏糊糊吧!?重量也是個因素,相信那不用解釋。

假如不是很快會吃到的,我會選擇飽肚又可以存放較久的澱粉質食品,如米、意粉、餅乾等等,一次吃不完可以留待下次,相對又沒罐頭那麼重。到了有煮食設備的旅舍,買點蔬菜或罐頭就可以煮食一頓飯,餅乾等又可以當早餐,十分經濟實惠。

我在布拉格買的米和 musli,在離開捷克後到德國柏林一直都有「沙發主人」照顧三餐,結果揹到回倫敦。不過在倫敦也要吃飯吃早餐,這些錢一點都沒白花!

Sunday 25 October 2009

慳妹宿一宵:維也納「練仙」雙妹嘜


在維也納的「沙發主人」是在法國波爾多認識的 Madeleine,當時我地一起得到 Vincent 的接待,我睡客房她睡客廳,一起在波爾多度了個周末。

暑假過後 Madeleine 到維也納升讀大學,暫時住在一梯數十伙的學生宿舍。儘管房間細小,她還是很好客地當起「沙發主人」來,說是要作回饋,以曾經接待她的人為榜樣,一盡地主之誼。
於是在她小小的單人房打展開了一張單人摺床,之後房間已沒多餘空間走動,兩個人擠在這裡過了四天。

Madeleine 是個十分慳儉的學生,行為態度跟我這個貧苦背囊客不謀而合:我們乘交通工具都逃票乘「霸王車」、在外都不願花錢買吃的,寧願回家煮飯吃麵包、參觀博物館等它免費入場那天才去,其他開支也是能省就省。

於是在維也納兩天我每天都只吃兩餐,餓了也盡量等到晚點回家才煮點吃的,跟在意大利一星期吃好住好,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跟她一起還看到了一般遊客看不到的東西。我在維也納時正值大學生發起示威罷課,理由是不滿政府更改學制,令學生在升學及選修科目方面自由度大減。我跟她到大學演講廳參加學生大會,一眾大學生們正在討論示威行動方案,廳外還有麵包咖啡作補給,為學生作長期抗爭作支援;禁煙的演講廳又變得煙霧彌漫,要做反對份子的話禁煙這些戒律當然要打破一打。

從沒參加過學運社運 ( 五十、一百萬人遊行這些不算啦 ),對政治堪稱冷感的我,看到學生們不眠不休地做爭取利益,真的開了眼界。

也想不到奧地利這個富裕國家竟然不太重視教育,因撥作教育用的預算不足,大學生們得到學額卻沒有足夠的硬件作支援,課室、座位,甚至是器材等也不夠;又因為資源不足,註冊學科要爭個頭崩額裂再加多多運氣,否則只好浪費一個學期下次請早,這才是學生們積怨的根本因由。

這就是當「沙發客」得到的額外「旅遊資訊」。

Friday 23 October 2009

慳妹第十一式:趁免費參觀博物館


在倫敦免費入場的博物館比較多,但在歐洲大部分 ( 尤其是知名的 ) 博物館都向參觀者收取入場費,動輒十元八塊歐羅的票價往往足夠背囊友吃上兩、三餐。

對博物館有特別喜好者一定不會介意在其他方面省一點,將錢用來買票入場參觀,否則的話大可先按兵不動,待搜集到免費入場的資訊才前往也不遲。

不少博物館也設有免費入場日子或時間,例如在意大利部分博物館逢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免費、在柏林由國家營運的博物館則是逢星期四晚上;維也納的當代藝術博物館逢星期六免費、馬德里的 Museo Nacional del Prado 在夏季每天六時後不用買票。只要事先查個仔細,就能省回不少。

有關免費參觀博物館的資料,可參考 Loney Planet 等旅遊書,亦可以向當地遊客服務中心查詢,或詢問當地區民。擁有 BN(O) 護照者亦有方便之處,如逢星期三所有歐洲居民參觀馬德里皇宮免入場費,歐洲大部分博物館對年齡介乎 25 至 29 歲的歐洲國藉年青人也不收取入場費,由於 BN(O) 跟英國護照在外觀上無分別,在這等事在大家都會得到相同待遇。

有機會能省回入場費的話,當然不要多花冤枉錢貢獻給人家國家啦!

P.S. 在搜集資料時看到有柏林博物館的免費參觀日網誌,大家可 -->參考<-- 一下。各位有相關資料的話也請留言提供!

Thursday 22 October 2009

滯留意大利


沒有既定路線要跟循,哪裡看起上來有趣就想辦法往哪裡;哪裡有免費「沙發」供借宿就在哪裡留多一點時間。

就是這樣,在意大利停留的時間愈來愈長,到想出發到維也納的時候,才發現時間與地點都不對。

其實由威尼斯到維也納最方便,巴士火車都是走這條路線;我人在米蘭,交通工具無論如何也要經威尼斯再北上。

加上入秋後已不算旅遊旺季,巴士班次隨之減少,大部分路線只於星期四至星期日運作,部分更是一星期才有一班車。

於是本來打算星期三離開意大利,卻因為交通接駁問題,最後決定星期四晚才由佛羅倫斯乘通宵巴士到維也納。起點距離目的地愈來愈遠,巴士還是要駛經威尼斯才到奧地利。

幸運的是行程延遲了數天,住宿上的開支倒沒增加,在意大利和維也納接待我的都是早前已認識的朋友,讓我多住一兩天或更改行程也沒問題,雖然交通費不便宜,但也總算多看了一兩個地方。

遺憾是風景應該很明媚的 Lake Maggiore 整天下雨,我在 Prato 同樣慘變「落湯雞」,不過總算看過米蘭,又參觀了上次因人太多沒排隊入內的佛羅倫斯大教堂,還有滂沱大雨前的藍天白雲小鎮 Prato,也算不錯吧。

Monday 19 October 2009

別對米蘭期望過高


在旅途上遇到的每一個旅客,都不喜歡米蘭。

巴士從法國到瑞士的時候,我選擇不停留米蘭,心想回程時在 Lake Como 住上數天,可以乘火車即日來回,但後來我也沒在 Lake Como 停留,就此與米蘭擦身而過。

反正我沒打算做時裝購物狂,也不覺特別可惜。不過跟在佛羅倫斯認識的意大人朋友 Lorenzo 互通電郵時,得知他將經米蘭到 Lake Maggiore 出席會議,我可以當他的「沙發客」之餘,更可到他弟弟在米蘭的家借宿一宵,我正在煩惱遊威尼斯後不知何去何從,沒有理由比免費住宿更好,於是決定乘火車到米蘭。

絕對可以理解大部分人對米蘭感到失望的原因。或者大家都認為米蘭作為時裝之都,購物區就要不比巴黎香榭麗舍大道,也要像尖沙咀廣東道。( 當然我遇到的人不會想到廣東道,因為他們沒一個是香港人...) 但現實中的當蘭只是眾多意大利城市的其中一個,假如不是因為時裝,它甚至不會被遊客青睞。

要看「很米蘭的米蘭」,或者要等你有機會出席時裝節。

一早已知這份期望的落差,所以沒想過看這城市會像看時裝雜誌。如此更好,我仍然感受到米蘭大教堂的宏偉、中央火車站的氣派、Sforzesca 城堡的古舊。

在這裡花了大半天,不嫌多也不嫌少;它沒有令我拜倒,卻也至少沒令我失望。

Sunday 18 October 2009

慳妹第十式:化身小型有蓋垃圾桶


「吃」是旅遊期間重要的一環,可也是豐儉由人,這筆開支可以佔旅費一大部分,也可以能省就省,將花在飲食上的金額減到最低。

我在倫敦初期也不太捨得吃,後來習慣了當地生活指數,收入又穩定下來,跟朋友到餐廳吃飯才不致太「肉赤」。人在歐洲旅遊,沒收入之餘每天數算著可動用的金錢,再加上一個人沒伴,到餐廳的時候少之又少,大部分時間都是煮點簡單的食物,或者吃麵包、三文治充飢。

當然為了身體的緣故,沒可能不吃不喝,但只要當個垃圾桶,就可以將「吃」的開支減到最低。

要節儉就不能揀飲擇食,這是我在倫敦時已養成的習慣。每丁點食物都要用錢買,以前在香港跟父母住沒切膚之痛,獨立後知道每浪費一點食物就等於丟掉自己的錢,又會快一點再餓,所以以前會挑出不吃的洋蔥蒜頭通通吞下肚,祭五贓廟。

現在買食物更是哪樣便宜就買哪樣,矮瓜太貴換甘荀,法式沙律不便宜便吃椰菜沙律。總之看價錢做人,現在我「格價」應該比黃老太準確。

但做垃圾桶之餘也不能沒節制地甚麼都吃,吃個不停可會吃窮人,看到甚麼也要吃,銀行戶口可負荷不了。所以一定要是「細小」和「有蓋」...

想不到做垃圾桶也要學問呢!

Friday 16 October 2009

走進海市蜃樓 -- 威尼斯


威尼斯對於我來說,就好像電影中的世界。

或者是因為以河道作車道太不真實,又或者是威尼斯曾是不少電影取景的地方,坐在渡輪上看這個飄浮城市,感覺像走進電影場景。

有說威尼斯正在下沉,整個城市周圍也有不少鞏固工程正在進行,我沒緣看到水浸聖馬克廣場的「奇景」,也可能永遠不會有機會。皆因為了改善居民生活和方便遊客,有關當局正在威尼斯外圍加建活動堤壩,當水位上漲時堤壩會自動升高,防止海水灌進威尼斯河道,所以以後聖馬克廣場可能不會再水浸,再看不到遊客狼狽地脫鞋逃跑的情景,威尼斯也彷彿失去了它其中一個景點。

但這個城市還是美麗的。它的浪漫在於城裡所有燈光都被運河反映成雙,在於那穿插於狹窄街道然後不知身在何方的迷失感,在於那可見到目的地卻要千迴百轉過河越橋才能達到的距離。

乘渡輪穿梭鄰近數個小島,為的可能只是停留一個半個小時,看一座教堂、拍幾張照片、吃一頓午飯,就像從倫敦到巴黎只為了吃個早餐,滲透著一份不切實際的奢侈感。

在威尼斯過了三天,很多遊客必到的景點都沒到過,又或者只是匆匆在外一瞥,但卻在河道、小巷間鑽進鑽出,到地道威尼斯人到的餐廳、酒吧,吃了不少海鮮,喝了很多咖啡。

絕對不會介意再來這個地方。

Wednesday 14 October 2009

慳妹宿一宵:慕尼黑緊急召集之二


在「慕尼黑最後召集」得到不只一個回應,正在攻讀博士學位及在大學任教的 Thomas 讓我在他家住上三天,打算在慕尼黑停留一星期的我求之不得。

Thomas 家沒有睡房,用組合櫃隔著雙人床和客廳就是了。我睡在放於客廳可變成雙人床的梳化床上,飯桌工作桌就在咫尺之間,早起上班的屋主每天在我床前走動擾攘一番,「沙發漫遊」最沒私隱也可算是這次。

不過情況也不是太差,只要他睡覺不打呼噜就好。

喜歡煮食的他又為我煮了一頓飯,雖然有點雞手鴨腳和味道偏淡,但也誠意可加。

不過他跟我以前一樣,煮一頓飯用盡了廚房所有廚具,我自動請纓說負責洗碗他又欣然接受,在那小小的廚房裡洗那堆積如山的碗碟洗得我腰骨痛。

這就是不用錢住宿的代價... 哈。

在 Thomas 家最好的是可以享用即磨即煮的咖啡,雖然用意大利蒸餾壺煮出來的咖啡還是不夠用機沖的香濃,不過也夠好了。

這裡不算是五星級的家,但臨急抱佛腳所得到的也很不錯!

Monday 12 October 2009

慳妹宿一宵:慕尼黑紳士遇上香港淑女


透過「沙發漫遊」的網頁發電郵在慕尼黑找「沙發主人」沒得到回應,碰運氣在「最後召集」一欄呼籲好心人收留。

從事會計工作的 Joreg 回覆說可讓我住上兩天,於是星期六下午我們在火車站會合,一起回到他的品味之家。

其他人給他的評價都說他是個紳士,溫文有禮的他也給我同樣感覺。他還很懂得待客之道,為我奉上咖啡及讓我上網,就各忙各的讓我有點時間安頓及處理個人事務,然後他又向我詳細地介紹了慕尼黑景點。

在這個家兩天過的是賓至如歸的生活,雖然睡的是放在客廳一角的摺疊墊褥,但晚上關上門又自成一角 ( 他甚至說我可以鎖門 );星期日早上一起吃過豐富早餐,我就自由活動到市中心遊覽;花了點時間力氣煮飯 ( 為了增加被收留機會,我和很多人一樣以煮地道菜式為「餌」),但也得到推介看了一部好電影《魔鬼代言人》 ( Devil's Advocate )。

還有兩天內跟 Joreg 及其女友分享了三支好紅酒... 不得不提的是他家布置是很典型的中產家居,白色牆身配深色系大碼傢俱,影音娛樂系統以至洗碗碟機及咖啡機等電器一應俱全,不用費太多工夫執拾也應該不難登上家居雜誌的「示範單位」之列。

他是個細心的人,對客人更加是無微不至,但對於我這個獨立旅人來說他的叮囑實在有點泛濫,或者他遇過太多方向盲?

拿著地圖 Joreg 重覆指示我怎樣轉車可到市中心及返家,其實倒過來不是一樣嘛,他就是要說兩次;還有不厭其煩地指示了不同景點於地圖所在,然後又再教我一次如何轉車...

他的指示十分清晰,只是對於我來說,我喜歡拿著地圖逛到哪裡就哪裡,想到另一個地方就找車站看路線圖找交通工具。最重要的是我是名不虛傳的「地圖王」,又極之有方向感,對於他的好意我感到的只是太累贅太「長氣」,但基於禮貌我還是乖乖聽他說完。

他還極力推介其辦公室大廈前的 'Walking man' -- 一個十七米高的人型雕塑,言談間說了不下七、八次叫我一定要去看,同樣是基於禮貌我去了,拍了張照片,其實我不是現代藝術的「蕃薯」,看不出這個雕塑除了「大」之外還有甚麼可觀之處。

可能我跟他一樣,太有禮貌了吧~

Saturday 10 October 2009

慳妹第九式:加油站補給物資


在歐洲乘長途巴士,司機每隔數小時就會在高速公路旁的加油站停下,讓大家下車舒展筋骨及上洗手間。這些加油站不是我們在香港看到的一般油站,而是附設超級市場、餐廳、洗手間,甚至是浴室的「人車加油站」,好讓長途車司機和乘客好好地休息一下。

為了省錢我很少光顧加油站內的商店,因為是獨市生意也不會便宜到哪裡。知道要在巴士上過整天的話,我會預先購買或預備食物,到了加油站就在餐廳坐下來慢慢吃。這些加油站餐廳大都是自助服務,即是自行選取食物再到收銀處付款,職員很少會干涉正在用餐的人是不是在吃他們餐廳的出品。

這樣的「不干預政策」讓慳儉一族又多了個撿便宜的機會。在餐廳裡餐具任用、調味任拿,所以自己帶備的食品味道不夠的話,不妨到調味櫃「加鹽加醋」一番。假如餐廳提供的是獨立包裝調味料的話更可以順手牽羊帶點旁身日後再用,我更見過有加油站餐廳提供獨立包裝橄欖油,只恨自己不夠醒目沒多拿幾包,否則煮飯時油鹽胡椒甚麼都有,就不用問人賒借嘛!

另外簡單物資如紙巾等,亦是慳妹重點出擊的補給品之一。

Thursday 8 October 2009

慳妹宿一宵:Lucerne 聯合國

( Sam [圖左] 和 Matt 平日生活都很忙碌,但仍對我這個「沙發客」照顧有加,為我提供很多旅遊資料和意見,還趁星期日駕車帶我到 Bürgenstock,是很友善又好客的「沙發主人」。)

以往的「沙發主人」都是獨居,或整個家庭同一屋簷下,首次到跟人分租單位的「沙發主人」家借宿,也有點擔心那同屋不太贊成或了解「沙發漫遊」,碰面的時候氣氛會有點尷尬。

幸好瑞士人 Sam 和於美國長大的波蘭人 Matt 都是會員,我抵達前同時聯絡了他們,剩下的一位同屋一不敵二,應該沒甚麼意見吧!?

我顧慮太多了,德國人 Nadine 十分友善,常跟我交談之餘更向我介紹慕尼黑景點,我跟他們三人相處十分融洽,他們更還我延期住宿多兩天,好讓我不用找其他「沙發」或入住旅舍。而我的睡房就是他們的客廳,有可睡兩個人的雙人床及平面大電視,地方十分寬敞,我相信我的「房」比他們的還要大!他們還十分有禮貌地問過我才走進客廳,當然可以啦,那是他們的地方嘛!

數天裡我們一起花最多時間的是吃東西,地道的 Rosti、自製薄餅、蒜蓉磨菇意粉、還有很多的茶和朱古力,早晚我們一有時間就會坐在廚房談談天,這樣的同屋真是三個也不嫌多。有點遺憾的是兩天後我知道 Matt 對我有太多好感,為免尷尬我只好跟他保持遠一點的距離。

Sam 則大部分時間忙於工作和練習合氣道,不常在家,但每早還是會在桌上放好麵包、果醬和乳酪給我,晚上回來又會跟我一起喝茶和和我分享朱古力。

我知道我跟 Sam 比較談得來 Matt 有點不快,但我又可以做些甚麼呢?

Saturday 3 October 2009

慳妹宿一宵:伯爾尼藝術之家


按指示找到露台吊著鮮黃色 'BSC Young Boys' 掛牌的單位,到了在伯爾尼的「沙發主人」Chris 的家。

四個大小差不多的空間分別被用作睡房、客廳、工作間和廚房,另有浴室和露台,地方不小。作客的我睡在客廳,將睡袋鋪在塌塌米上,晚上可關上客廳門自成一角,雖然塌塌米太硬一點都不好睡,不過只借宿兩天,將就一下吧。

Chris 從事創作工作,人也很有「藝術家氣質」,就是不修邊幅。廚房永遠有一堆用過的碗碟等待清理,看不出浴室最近有清潔過的跡象,最嚇人的是打開垃圾桶會有一群「蚊滋」會飛出來亂舞一番。我在家裡也算不上是個超級整潔的人,不過這樣的環境真的有點受不了。

幸好在這裡只是睡兩晚,清潔度差不多的旅舍我也住過,沒甚麼大不了。奉行在旅舍養成的習慣,洗澡也穿著拖鞋、煮食前先將廚具餐具清洗一番,對屋主來說可能有點不尊重,但我也顧不得這麼多了。

儘管在 Chris 家不比前數次「沙發漫遊」般包食宿、比住旅舍還要舒服,但他給客人很大自由度,給我鎖匙和單車就讓我自行發掘伯爾尼。當然他也有給意見,那些地方值得一去,也帶我參加他弟弟和朋友的營火大會,但其餘時間我們各自做自己要做和喜歡做的事,大家沒特別遷就對方的時間表,我很享受那份自由。

說到 Chris 的弟弟,又是一次頗特別的經驗。話說他們一伙人住在已廢棄的大屋內,部分人以前是那裡的租客,有些人則因為知道住那裡不用交租而搬進來。那大屋正準備遷拆,但既然工程還沒進行又沒人來趕,他們就索性繼續住下去,在附近的同類住客 ( squatters ) 加起來也有十多人、狗數隻。

他們還在空地種南瓜,到附近撿木頭,營火大會的主要糧食就是用他們種的南瓜煮成的湯。大屋已斷了電力供應,他們有一台小小發電機,不過同時間能一起運作的電器不多,開了收音機和走廊燈,屋內其餘房間就要靠蠟燭照明。大屋內還有煤氣和食水供應,所以還可以煮食和洗澡,不過冬天在瑞士沒暖氣的話可是會凍僵人,不知道他們會有甚麼對策...

在倫敦時閱報知道英國有不少 squatters,料不到在瑞士這個富裕國家也有相同情況。說他們是「正常人」又不太正常,因為他們大多無業,平日無所事事溜狗散步抽大麻,或者在街上放個鐵罐行乞;但說他們怪又不太怪,他們只是失去了方向的一群,或者思想有點極端,但他們住在廢屋又不是殺人放火,有人來拆屋他們自會遷走,似乎又不妨礙這個社會甚麼。

由附近房屋撿來的木條燃燒起熊熊烈火,圍著營火取暖的我們談的是音樂和文化。

這或者和旅行無直接關係,但一定是一次難得的經驗。

Thursday 1 October 2009

慳妹第八式:聰明地逃票

(圖右是用了整天還未「生效」的車票,又省回 5 歐羅;
圖左是已被打印機於車票左上角印上日期和時間的車票。)

以下內容兒童不宜。

逃票幾乎是每名「窮等」旅遊人的必備經驗。

聽過有人不會放過任何逃票的機會,總之是不用憑票入閘或經司機一關才上到車的交通工具,他們都不會買票,被抓到的話就裝作不會說英語,用「雞同鴨講」對方拿他沒法子來脫身。

須知道歐洲不少交通工具都不設閘口,只在車站、月台或車廂內設打印機,乘客須主動將車票放進打印機印上日期時間,令車票即時生效;乘搭電車或巴士時又不一定要從前門上車,造就了很多逃票的機會。

但我還是怕萬一被抓個正著,要罰錢的話就得不償失,又怕一下子反應不來,想不到藉口 ( 有人試過扮可憐說車票意外丟到路軌去了 ) 又說英文憤了說溜了口,所以沒膽子逃票。

不過能夠省一點錢的確是很大引誘,小心駛得萬年船的我決定先作實地勘察,等到好時機的時候才少買一、兩張車票。

首先逃票也要選對地方。有些國家查票查得很嚴,例如在英國、挪威和瑞士,隨時有職員查票,特別是主要車站開出的中長途列車,裝睡也會被職員弄醒檢查你的車票。

我在意大利乘火車則沒遇過被查票,在法國康城返回 Nice 的一程也沒有。

當然愈昂貴的車票被查的機會愈大,乘高速火車或頭等不買票的話想也別想。

另一方法是買一張車票,先不要急於放進打印機,是空白車票的話就不會逾期,被抓到最多說自己是遊客不知道程序就是了,這樣一張車票用多少次也可以。

如果有司機在旁必須要將車票放進打印機的話,其實很多打印機都不會辨別車票,用過的車票再放進去只會被多印上一個新日期時間,司機聽聲音是不會分辨到的,如此一張車票又可以用數次。

最簡單的就是直接乘「霸王車」,不買票走上車到站就下車,我在法國波爾多就是這樣乘了四程電車,過程可是心驚膽顫。或者不是做賊的材料,每站都怕有查票員上車將我繩之於法,於是每時每刻都在東張西望,看看有沒有制服人士上車,經常這樣緊張的話我怕會神經衰弱。

不過成功抵壘的心情的確是有點興奮。